YouTube 近期開始打擊製作假電影預告片的頻道。據《Deadline》調查,科技巨頭已對兩個熱門頻道 Screen Culture 和 KH Studio 採取行動,這兩個頻道因使用人工智能與剪輯素材製作誤導性內容,已被移除出 YouTube 合作夥伴計畫,無法再賺取廣告收入。這項措施反映了 YouTube 對「垃圾內容」的日益關注,以下為您解析事件詳情與影響。
內容目錄
Toggle假預告片氾濫:誤導觀眾的 AI 內容
調查顯示,Screen Culture 和 KH Studio 利用 AI 技術製作虛假電影預告片,誤導觀眾相信這些是真實或即將上映的作品。例如,一段《超人》預告片曾騙過法國電視台,另一段《詹姆斯·邦德》預告片則使用了未參與該系列的演員。這些影片雖具誤導性,卻吸引數百萬觀看次數,有些甚至標榜為「官方預告片」。這種「垃圾內容」近年在網路上激增,透過大量產出吸引流量與廣告收入。
電影公司暗中獲利:華納與索尼的爭議行為
《Deadline》報導指出,部分電影公司並未要求移除這些假預告片,反而從中獲利。華納兄弟(Warner Bros. Discovery)和索尼(Sony)據稱要求 YouTube 將這些 AI 製作影片的廣告收入轉入自家帳戶,而非採取版權移除措施。報導稱:「這些公司並未保護版權,而是暗中要求 YouTube 確保收入流向他們。」兩家公司拒絕置評。若指控屬實,這顯示華納與索尼試圖在不影響觀看量的情況下坐享其成,引發道德與法律爭議。
YouTube 的反擊與政策依據
YouTube 的創作者指南明確禁止「重複性、誤導性或操控觀看量」的內容。Screen Culture 和 KH Studio 的行為違反了這些規定,因此被移除出合作夥伴計畫,失去廣告收入資格。此舉符合 YouTube 打擊 AI 濫用的趨勢,儘管這兩個頻道仍可提出上訴。專家認為,這是 YouTube 對抗「垃圾內容」氾濫的重要一步,維護平台的可信度與用戶體驗。
影響與未來展望
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了 AI 技術在內容創作中的雙面性,也突顯電影公司在版權保護與收益追求間的矛盾立場。對華納與索尼而言,若繼續從假預告片中獲利,可能面臨公眾與業界的壓力,甚至影響與創作者的關係。對用戶來說,建議警惕標榜「官方」的影片。